一片水晶體 價差達6萬 民眾霧煞煞


中時電子報

中國時報【邱俐穎╱台北報導】
58歲王小姐罹患白內障,醫師評估需進行手術植入人工水晶體,但小小一片人工水晶體,從健保給付的基本款到能矯正老花、散光,3款不同功能水晶體價差竟達6萬元,她聽得「霧煞煞」,搞不清楚是否真的「貴就是好」?
醫療器材日新月異,除全自費醫材外,近年來人工水晶體、陶瓷人工髖關節、義肢、塗藥血管支架等7大類醫材,陸續被列入「差額給付」行列,民眾若想使用這些較新醫材,超過健保定額給付的差額就需自費。
根據健保資料,去年102年民眾自付差額特材,使用量最多的前3名分別為塗藥心血管支架、人工水晶體、陶瓷人工髖關節,但醫療特材各醫院開價不同,一模一樣的產品,不同醫院價差可能達數萬元;另健保和自費特材的差異也常讓人聽得一頭霧水。
醫療改革基金會研究員沈珮涵指出,醫改會每年約收到500件醫療糾紛諮詢,3到4成是申訴醫院額外收費或對收費有疑義;此外,手術前才被告知最好使用要自費的醫材,是常見的抱怨。
沈珮涵指出,過往曾有民眾赴醫院進行心臟支架手術,術前家屬已決定使用不必多花錢的健保給付醫材,但患者進了手術房後,院方卻反覆詢問家屬是否要改用自費塗藥支架,在性命交關之際,家屬迫於無奈只好答應,事後卻覺被醫院敲竹槓。
「最貴不見得最好,也不見得最適合你!」基隆長庚醫院眼科主任孫啟欽表示,人工水晶體種類及功能繁多,民眾挑選不妨依個人生活型態、需求、術後預期效果及自身眼睛條件如是否有其他眼睛疾病,和醫師溝通,如果80多歲老人家平時不閱報、不開車,其實健保給付的一般水晶體就夠用,不需再多花錢。

0 comentarios :

Publicar un comentario